跳转到路径导航栏
跳转到正文内容

湖南东安发现商周山地遗址(组图)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08年12月03日09:39  红网
湖南东安发现商周山地遗址(组图)
坐果山商周山地遗址。

湖南东安发现商周山地遗址(组图)
长达数十米的深沟,有厚达4米的文化层。

湖南东安发现商周山地遗址(组图)
颜色深黑的灰洞,可能是火塘。

湖南东安发现商周山地遗址(组图)
发掘出来的大批石器。

  红网东安12月2日讯(记者 汤红辉 实习生 彭双林) 舜帝南巡在史书中只有寥寥几笔,却勾勒出一个美丽的故事。在湖南永州东安县舜皇山脉下的大庙口镇南溪村二组坐果山,发掘出的商周遗址正好与舜帝南巡的时间相符,这一重大发现让远古的历史显得更加的亲近。12月1日,湖南省文物局、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红网再次启动湖南发现之旅,记者随省考古所所长郭伟民一行奔赴永州进行实地考察。

  采石场惊现庞大山地遗址

  发现之旅考察组刚一下车,主持发掘工作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柴焕波就迎了上来,把一行人带向了通往遗址所在地大庙口镇南溪村二组坐果山的小路。

  遗址在上山不远的路边,不内行的人乍一看会以为这仅仅是某个采石场的工地。而柴焕波非常痛惜地介绍,因村民开采石料,遗址遭到了很大的破坏,原本达到2万平方米的遗址,在2008年10月16日开始进行抢救性的发掘,“当时未遭破坏的遗址已不足1/3”。

  继续往山上走,遗址便凸显出来,一个个光滑的土坑在地上均匀地分布着,坑里有上百个柱洞,旁边还有颜色深黑的洞可能是火塘。柴焕波解释说,所谓柱洞就是古人用来支撑房屋的柱子留下得痕迹,而有的柱洞非常大,下面还垫有石头,可以想像当时柱子的大小与建筑物的宽大,据研究大概推测,3000多年前这里居住着庞大的人类,而且人口稠密,建筑规格相对较高。

  古人生活水沟发掘大量器物

  离土坑不远,有一条长达数十米的深沟。

  柴焕波说,在考古史上,这称之为文化层,当年可能是古人类生活时的一条水沟,因被大量丢弃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等,经过长年累月的堆积,就有了这个厚达3-4米的文化层。在这个文化层中,考古队们清理出了大量的文化遗物,包括大量的石器、陶器、动物遗骨以及少量的青铜器、玉块、玉环等。湘南地区商周时期遗址中具有文化层叠压关系的不多,而此次发现的文化层则具有明显的文化层叠压关系,这对于建立这一地区商周时期文化序列具有重大价值。

  柴焕波表示,这样的沟在湖南尚属首次发现。这还仅仅是当时古人居住中心区的边缘部位。

  附近三处山头发现同期遗址

  站在坐果山上,视野非常开阔,前面是广阔的田野,波光粼粼的南溪河赫然镶嵌其中,将田原一分为二。对此,柴焕波表示,这里的自然环境其实跟山地遗址也有着密切的联系,它可以反应出当时人的居住形态,首先南溪河提供了居住民充足的水源,宽广的田地非常适合农耕,而山上的岩穴又提供了住所。在以坐果山遗址为中心的盆地周围,考古队员们曾经也发现过三处同时期的遗址,它们形成一个完整的聚落,对于它们的发掘与研究,必将对于本地区商周历史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。

  在山下附近的一户居民家院子里,放置有这次考古队从山地遗址里清理出来的文化遗物,有种类繁多且丰富的陶器,还有从制作到使用过程可以完整再现的石器等等。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所长郭伟民表示:“这次发现是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,它体现出了一种山寨形式的特殊的聚落形态;大批的石器加工制作链反映出了当时狩猎为主的经济形态;而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有北方文化的区域传播和交流。最后,推测的时代大约跟舜帝南巡的时间相符,也许从湘西南大量的史记中,可以找到年代能大体切合的考古遗址,证明这次的考古是有所可循,而不是空穴来风。”

  [作者:汤红辉 实习生 彭双林]


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,留下你最想说的话!

更多关于 遗址  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08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